跨世纪对话,独立书店里的别样风景丨世界读书日

20世纪80年代末,吹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李国利在奉贤开设了一家私营书店——知音书店。用李国利的话说,赶上

20世纪80年代末,吹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李国利在奉贤开设了一家私营书店——知音书店。用李国利的话说,赶上了“饥饿式”阅读的好时候,读者排队买新书的盛况,自己乘坐公交,每周两次去市区“人肉”进书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资料图)

2022年底,“90后”方双杰在奉贤开设了一家独立书店——邃雅书局,以古籍为特色、社科人文为主的选书风格,甫一开业,就受到了不少爱书之人的关注,成为周边学生们日常学习打卡之地,也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外地读者……

在知音书店亮相奉贤的时候,邃雅书局的店主还未出生。据不少奉贤的老书友回忆,1988年底开业的知音书店(经营至90年代中期),应该是奉贤解放后第一家私营书店,而2022年开业的邃雅书局,可以说是奉贤“最年轻”的独立书店。

两家独立书店的开业时间,跨越了一个世纪,不同的时代风尚,独立书店中分别拥有怎样的风景?

不同时代,哪些书最畅销?当然,仅从两家书店的书籍销售情况,并不能完全代表两个时代的阅读趣味和倾向。好在独立书店的经营,点滴都在店主的观察中,从两位店主的追忆与对话中,也可管窥不同时代的社会思潮。

今天我们说的“独立书店”,在李国利刚工作的那个集体经济时代,叫个体户。80年代末,李国利从捧着“铁饭碗”的供销社中出来单干,从一名供销社的屠夫成为一家书店的经营者,“改革之初,我应该是奉贤最早一批个体户之一。”

知音书店开在原鼎丰老厂边,距离当时的奉贤中学比较近,租用了三个门面,分为上下两层,既售书,也出租书籍和录像带。

80年代末,求知若渴的阅读场景,图片来源于《奉贤县图照志》。遗憾的是,当年拍照并不普及,没能找到一张知音书店的老照片

“刚改革开放,大家有一种阅读的‘饥饿感’,都想到书店来看看。”李国利回忆道,“有几本书的销售盛况,可能今天的实体书店,是很难想象的。”

左边为1992年3月上海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文化苦旅》书影,右边为1992年加印本书影,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李国利回忆,1992年《文化苦旅》出版时,读者在知音书店订书都要排队,一上午就预定了1000多本。当年私家车还很少,李国利到上海进书需要乘坐公交,到西渡再摆渡过黄浦江才能到市区。一捆捆书籍,都是肩背手抗“人肉”运输,广是读者订的这一本书,李国利就跑到市区进书三次。

“还有1993年,陈忠实的《白鹿原》出版,我印象中,书店一年都在卖这本书,非常畅销。”据李国利介绍,当年像《萍踪侠影》《还珠格格》等,书架根本放不住,一到店就卖到了。“还有第三套《辞海》,预定就有五六十套,也是很畅销的。”那个时代,对于社会思潮、文学盛事,书店总是最敏锐的神经末梢。

“当时,大家对书都有一种渴望,每天都有人来问,这个有哇,那个有哇。”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李国利每周需要到市区进两次书,一般都去延长路的新华书店批发部。那时候,出版社是不跟书店直接联系的,都是由新华书店经销。此外,文庙也是李国利常去的,那是上海有名的旧书市场。“有时候碰到学校师生遗失教材请我代购,都是去广东路123号的亚光书刊去买,那里什么年代的教材都有。”

回到今天,信息的载体越来越丰富,阅读的形式趋于多样化、个性化,网络时代,购书也更加便捷,“跟当年的‘饥饿式’阅读相比,今天的读者或许有更多的‘饱腹感’”。方双杰感慨道。

今天的读者爱读什么?自去年底邃雅书局开业以来,让方双杰没想到的是,店中最畅销的是书籍是诗歌类,“海子的诗集,顾城、北岛、聂鲁达的都卖得比较多,古典诗词相对来说少一点。”

关于进书店的青年读者喜欢读什么

以下来自邃雅书局店主的备忘录随记

厄普代克

纳博科夫《洛丽塔》

杜拉斯

米兰·昆德拉

赫胥黎·黑塞《荒原狼》

乔治·奥威尔《1984》

卡夫卡

加缪

马尔克斯

萨拉马戈

王小波

斯通纳

《当我们在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毛姆

福克纳

博尔赫斯

聚斯金德《香水》

理查德·耶茨《十一种孤独》

萨瓦托《英雄与坟墓》

史铁生

苏童

顾城

《十五条狗》

余华

金爱烂

伍尔夫

村上春树

东野圭吾

纪德

聂鲁达

海子

顾城

北岛

波伏娃《第二性》

梁晓声《人间烟火》

女生看的多

《额尔古纳河右岸》

《激流三部曲》

《挪威的森林》

《红手指》

《恶意》

《天堂旅行团》

沈从文

男生看的多

《赫逊河畔谈历史》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动物农场》

《那不勒斯四部曲》

《守望者》-访谈(一个书系)导演作家的访谈录

《喧哗与骚动》

《失明症漫游记》

《白鹿原》

除了实际的销售情况,方双杰也特别喜欢和经常到店里的中学生们聊他们爱读的书,并在备忘录中记下青年读者喜爱的作家和作品。方双杰也向小编分享了这份“非官方”书单,“整体而言,经典作品还是这个时代大家读得比较多的。”

邃雅书局中的古籍刻本

当然,书店中的特色书籍,也吸引了不少“知音”远道而来。除了社科类,邃雅书局最具特色的是,是店主收藏的一批古籍刻本、民国版旧书,“店里就碰到一对从闵行乘地铁过来的日本夫妇,对店里的‘和刻本’很感兴趣。”

对于读者来说,有机会亲手触摸明清古籍刻本,这在如今的书店中,是非常难得一见的。即使是收藏有古籍的图书馆,一般都需要开具介绍信,出于古籍保护的目的,一般仅提供阅读古籍的扫描照片。对于古籍、传统印刷感兴趣的读者,不要错过。

跨越不同时代,两位店主都有共同的爱好,每到一座城市,都喜欢逛逛那里的书店。开设书店,初心都是爱书,本质上却是经济行为,谈及书店经营,他们也有聊不完的话题。

响应今年奉贤区世界读书日主题,书店推出的特色咖啡饮品

为吸引读者,李国利当年特地去市区,赶时代之先,学习奶茶的制作,“像泡泡红茶的摇杯,至今还在家里,那时候是很火爆的。”“书店+租书+奶茶”,加之公用电话等附属功能设备,“赶上那个时代,当年书店的效益还是蛮好的。”李国利表示;无独有偶,邃雅书局开业之前,方双杰也特地去市区学习饮品制作,考取了咖啡师证。“书店+咖啡+社会活动”的运营模式,也在不断摸索新时代实体书店之路,4月23日下午,作为世界读书日活动之一,一场关于莎士比亚的讲座,就在邃雅书局举行。

书店,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书店,应该以什么样的经营形态回应社会需要?不同时代或许有不同的答案。李国利介绍说,当年常到书店报到的读者,不少也成为人生路上的朋友;方双杰谈到,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读者,是一个选择在书店过生日的中学生,生日礼物则是每个朋友在书店为他选一本书……我们相信,市民与书籍、书店与读者相互慰藉的故事,将始终在奉贤大地上赓续着人文温度。

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关于你和书店故事~

(转自:上海奉贤)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