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免费午餐启动爱的循环

“子女回来后,看到父母被照顾得好,专门送来米面油。”王娟说,目前餐厅食材用不完,账面上有6万多元,已

“子女回来后,看到父母被照顾得好,专门送来米面油。”王娟说,目前餐厅食材用不完,账面上有6万多元,已经形成爱的“反哺循环”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周立权

3月2日中午,恢复开餐首日,在吉林省临江市的“家之味”餐厅内,不少人安心就餐,还有人拿着蔬菜递给志愿者。志愿者热情招呼,整理菜品、端菜、盛饭、收拾餐桌。


(资料图片)

这是一家公益餐厅,残疾人、留守儿童、环卫工人以及全市60岁以上老人在这里都可免费就餐。

谈起筹建“家之味”的初衷,临江市建国街道解放社区党委书记王娟说,辖区内一些老年人收入微薄,空巢及独居老人比例不少,还有一些人行动不便,吃饭成了他们每天发愁的事。

四年前,经与身边爱心志愿者协商,王娟等人决定依托中心城区的社区开一个餐厅,免费提供午餐给有需求的人。为此,王娟与老党员、志愿者们向驻区企业“化缘”争取了启动资金,又带头捐出家里的锅碗瓢盆。

2019年7月9日,“家之味”正式开张。如今,在正常运转每月需2万多元的情况下,免费午餐启动爱的循环,不断将捐赠者的爱心转换成可口饭菜和真诚服务……

行动不便者带着家人和孩子到公益餐厅用餐(2023年3月2日) 周立权摄/本刊

在外地的儿子非常放心

年过七旬的老人结伴而来、残障人士被志愿者搀扶着就座、环卫工人被请进餐厅、戴红领巾的小学生被精心呵护……3月2日,“家之味”公益餐厅恢复营业,一幕幕温情场景在这里上演。

“终于回家了。”当天上午,20多位老人陆续到来,在志愿者引领下有序就座。离开饭还有一段时间,店长程海波提议“按照老规矩,一起唱唱革命歌曲”。

每张小桌能坐4人,桌上摆放有打印的《革命红歌合集》。在程海波领唱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的歌声响起,餐厅内一片欢声笑语。

“餐厅暂停营业那段时间,我每天吃饭大多是对付一口。”75岁的张洪志说,自己独居,女儿在外地工作,来餐厅吃饭已经3年多了。71岁的于忠斌也是一个人生活。“我和邻居结伴来,互相有个照应,饭后还能一起溜达,在外地的儿子非常放心。”他说。

11点正式开餐,菜品丰富:青椒油豆腐、红烧粉条、炸平菇、青椒包、米饭、养生粥,还有3种小咸菜。

“骑电瓶车过来20多分钟。”环卫工王德有大口嚼着饭菜,“以前都自己带饭。冬天最遭罪,冷饭只能用开水烫一烫。”王德有说,以前跟10多个同事一起来吃,“今天恢复开餐第一天,我赶上了”。

拄着双拐的王来成带着两个小女儿一起。爱心志愿者叮嘱孩子多吃点,回学校好好学习。

腿脚不便的残障人士柳林挽起衣袖和裤腿,对记者说:“自己一个人,幸亏有这里。”

恢复开餐当天,共有63人就餐,打包8份。4月10日,王娟告诉记者:“今天中午153人就餐,近些天都维持在150人左右。”

女儿说长大了要向我学习

店长程海波忙前忙后,脸上沁出细密汗珠。作为临江市友谊医院的护士,程海波的本职工作是救死扶伤,“在业余时间能为有需要的人出一份力,我感到同样有价值和意义。”

一旦店长忙不过来,54岁的付艳萍就变成了总协调员。“我是从林业部门退休的,想为社会做点儿事。虽然忙活,但我快乐。”

身患糖尿病的61岁的志愿者马秀英,一直坚持给餐厅做面食。“我养别人老,别人养我老,我相信爱会延续。”

恢复营业当日,轮到白山外卖公司乐享临江站“送餐骑手”刘志强和雷晓峰当班。他俩共要送出8份午餐。“我们站共有70多位‘骑手’。公益餐厅只要开餐,我们就轮流来给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免费送餐。”雷晓峰说。

“女儿知道我为老人义务送餐,说长大了要向我学习,让我很自豪。”刘志强边看送餐地址边说。

临近12点,吃完饭的柳林拿起铁锹,来到餐厅前的斜坡上清理残冰。“他身体不便,有时还来帮忙打扫厕所,让人感动。”付艳萍说。

目前,餐厅注册志愿者已达750人,有10多名常驻志愿者,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16岁。

“这些志愿者坚持3年多,没有任何报酬,令人感动。”说起身边这些人,王娟直言“他们是我的精神动力”。

形成爱的循环

党员带头捐物、爱心换来爱心、政府兜底补贴……爱的“反哺循环”让充盈着浓浓爱意的免费午餐不断延续。

“家之味”餐厅每月正常运转需2万多元,免费午餐能坚持多久,一开始王娟心里也打鼓,后来看到党员带头捐款捐物,带动了更多人共献爱心,她心里便有了底:“只要党员走在前,我们的工作就不难。”

程海波说,70多岁的老党员张晓芹知道又开餐了,一早就送来5000元。工作人员按程序进行了登记。记者翻看餐厅去年的捐赠公示表,看到2022年3月张晓芹已经捐了1万元。

在党员带动下,众多志愿者和爱心人士踊跃捐款捐物。王娟说,餐厅财务全部公开透明,多人监管,确保爱心捐助全部用于餐厅良性运转。

餐厅入口处的墙面上,挂着厚厚的捐赠公示表:王来成,捐菠菜8斤;柳林,捐豌豆2斤;任方平,捐小辣椒7斤;刘成娟,捐洗涤灵2盒;爱心人士捐秋菜款2000元……

“这些都是来就餐的人自行捐赠的。”付艳萍说,“夏秋时节,有些老人来了几乎不空手,菜和水果吃不完。”

“子女回来后,看到父母被照顾得好,专门送来米面油。”王娟说,目前餐厅食材用不完,账面上有6万多元,已经形成爱的“反哺循环”。

据了解,临江市民政局不定期给“家之味”公益餐厅拨钱拨物。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财政补贴是公益餐厅的“兜底”保障。

白山市(下辖临江市)委组织部负责人时彩舒说,“家之味”餐厅在各级党委领导下,确保公益事业的发展方向,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探索出了一套公益事业开展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有政府兜底、有居民参与、有就餐人的回馈,我们没理由不坚定走下去。”王娟说。

临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文岐告诉记者,下一步准备在城东和城西分别“复制”一个“家之味”餐厅,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