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速看!本以为大封同姓王可以守护江山,却没曾想留下更大祸患

本以为大封同姓王可以守护江山,却没曾想留下更大祸患,汉初,战争的硝烟逐步散去,饱受战争之苦的黎民百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汉初,战争的硝烟逐步散去,饱受战争之苦的黎民百姓终于能够喘口气了。可是,开国皇帝刘邦却始终不能安心的坐在皇位上,为了战胜霸王,他笼络了韩信,彭越等人,也正是因为这一批军事人才,他击败了霸王登上了皇位。

在登位之后,他分封了他们为异姓诸侯王,这七个异姓王其实与刘邦很像,都不是出自名门,都是来自社会的下层,凭借着自己的一些阅历判断,才能在当时特殊的社会条件下逐渐成长为能够在战场上独当一面的军事将领。

那时虽然西汉王朝已经建立,但天下初定,社会动荡,那些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的游说之人在此时仍然发挥着他们的口舌功力。分封异姓王之后,这些人占据了关东的广大地区,大体与秦统一中国前的诸侯国国土相差无几,统一的中央政权直接能够行使统治权的地区也就只是关中,巴蜀,河南一部分,还不算这里面交错着140位功臣的侯国。在已经出现统一领导权的国家,这种情况是多么的可怕,支强干弱,异姓王无异于割据一方的""土皇帝"",那时的汉刚刚建立,宛如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律法,制度,全部处在重新修订的阶段,完全没有可以约束这种情况的措施,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刘邦始终无法在皇位上安坐了。

时间久了,皇帝也意识到这种情况对于皇权,对于统治权都是非常大的隐患,于是为了巩固政权,刘邦在吕后萧何等人的帮助下,采取了极端的做法,7年间,以谋反罪逐步开始除掉异姓王,7个异姓王中杀了6个,同时改封同姓王,希望用这种办法能够维系汉朝统治。

但是权力与血缘之间没有过多的联系,无论是谁,当权力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野心就会变大,当野心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血缘根本不可能限制野心和欲望。果然,到了景帝时期,各地区同姓王势力越发强大,他们根本不把景帝放在眼里,晁错这时候请求景帝削藩,认为不管中央作出怎样的决断,地方藩王都得反,于是汉中央下令削藩,但是因为太过着急,步子太大,激起了很强的反应。

首先是吴王刘濞与胶西王联络,约定事成后平分天下,同时还联络了楚、赵、齐、淄川、等国,约定一同起事,这样前前后后就有10个国家参与了这场反叛活动,当削藩的命令传到刘濞耳边时,他举兵20万,公开叛乱,这时赵王也勾结匈奴伺机南下,但因为10国反叛,这些人内部也不够统一,齐王临时毁约,引得其他诸王不满,三个小国家最终没有卷进这张混战,所以实际上是7个国家参与了这次反叛。

面对这7个国家声势浩大的攻势,景帝无奈之下只能杀了晁错以谢吴王,以为用一条人命就可以平定这次叛乱,他错误的估计了吴王的野心,清君侧不过只是个借口,晁错死后,吴王继续西进,直到这时皇帝才明白过来吴王的真实用意,于是启用周亚夫,带领军队平叛,周亚夫只用了三个月就攻灭了大部分反叛的王国。

反叛被镇压之后,景帝颁布了大量限制各个诸侯王的法令,统一的集权得到巩固,这次的叛乱在西汉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从根本上唤醒了帝王对于分封制的恐惧,开始思考更为有效的中央集权统一方式,为日后武帝时期的强汉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