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活起来 萧山发布首批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和非遗工坊

萧山发布首批传统工艺工作站和非遗工坊,包括钱塘潮涌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和18个非遗工坊。其中,钱塘潮涌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萧山萝卜干省

萧山发布首批传统工艺工作站和非遗工坊,包括“钱塘潮涌”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和18个非遗工坊。其中,“钱塘潮涌”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萧山萝卜干”省级非遗工坊、“老大昌酱品”省级非遗工坊入选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和非遗工坊创建名单。

“以传统工艺工作站为台,联合区内非遗工坊,萧山将不断推动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与创造转化创新发展,构建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萧山区文化馆(区非遗保护中心)馆长李萍表示。

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非遗做主角

140个各级非遗代表项目,119个非遗代表传承人,44个非遗基地……萧山非遗资源丰富,如何让非遗“活”起来,化“指尖记忆”为“指尖经济”?传统工艺工作站和非遗工坊应运而生。

“钱塘潮涌”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由区文旅局与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学院携手共建,围绕本地传统工艺项目和相关非遗资源开展“研究、研发、研培”。非遗工坊,建设主体为企业、机构等,着眼“生产、就业、发展”,依托本地区一项或多项非遗代表项目,直接与市场“短兵相接”。

如此,一场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非遗做主角的大戏已然上演,不仅让非遗传承有了新载体,也摸索出一条以非遗传承保护促进乡村振兴的好路子。

“传统工艺工作站,主要负责出台相关政策、研究研发传统工艺等,同时利用高校资源,对非遗工坊开展研培训、示范引导等。”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此为台,非遗工坊将不断提高产销能力,做强品类品质,促进民众就业增收。

18家非遗工坊,既有萧山花边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非遗,也包含了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丝绸画缋等省、市级非遗。

传承和经济“双丰收”

一双灵巧的手,将成型的金戒指用钢压笔打磨,精工细作后,戒指表层开始变得又光又亮。这一幕,在日前亮相的金银首饰制作(失蜡法)技艺非遗工坊摊位上,吸引不少人驻足欣赏。正在展示的,是失蜡法产品的最后一道工艺——压光,而完整的技艺有72道工序,包括制版、压膜、注蜡等,全部手工完成。工坊的建设方——航民首饰品牌部经理周扬说,目前工坊有500人左右,包括非遗传承人、技术人员、学徒等。“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黄金生产基地,我们的年销售额最高约80亿元。”

一个个非遗工坊背后,带动的是产业、就业和共富。老大昌酱品制作技艺非遗工坊,依托杭州老大昌调味品有限责任公司而建,拥有技艺传场所4000方米。老大昌酱品技艺区级代表传承人、工坊负责人徐维昌说,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酱品年销售额约120万元。“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招工,做好产品创新研发,把中华老字号品牌传承下去,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非遗保护传承除了需要政府帮扶,也需要传承人改变观念进行‘自救’,实现传承和经济‘双丰收’。”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说,此次评选非遗工坊更关注非遗项目有没有对地区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方面起到作用。

接下来,萧山将不断创新非遗活态传承形式,加大非遗传承人才培养,让非遗在产业融合中焕发持久生命力。

责任编辑:hn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