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宜读书”——古人读书时的理想意境

清明节前几天,连日春雨淅沥,庭院里几株含苞欲放的白玉兰笼罩在蒙蒙烟雨中。坐在窗前的书桌旁捧一本书展卷而读,伴随着稀疏的小雨落在屋瓦

清明节前几天,连日春雨淅沥,庭院里几株含苞欲放的白玉兰笼罩在蒙蒙雨中。坐在窗前的书桌旁捧一本书展卷而读,伴随着稀疏的小雨落在屋瓦上,又顺房檐流淌下的滴答声,更显周遭世界的静谧。清代诗人张潮说“春雨宜读书”,这是古人读书时追求的一种理想意境,其实真正喜欢读书的人是不挑剔环境优劣的,只是面对微雨如,一卷在手,追随着书中的内容,古往今来、江南塞北的神思飞越,更为心旷神怡吧。

百年来,我们的文明古国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刻苦读书、不舍昼夜的典例不胜枚举,“头悬梁”“锥刺股”“映雪”“囊萤”等苦读诗书的故事,可谓妇孺尽知。诸多圣贤、雅士循循善诱学子读书的教诲,如“书到用时方恨少”“腹有诗书气自华”等至理名言,在坊间流传甚广。古人甚至认为,“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千余年前,作为封建帝王的宋真宗还曾写下这样的诗句,“男儿欲遂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众多的前辈先贤如此苦口婆心地告诫后人要刻苦读书,盖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历览自《诗经》以降,远古至今,历朝历代圣贤雅士留下的经史子集浩如海,装点着华夏文明的艺术宝库,还有诸多散落在民间的艺术瑰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被逐一整理。域外各国异彩纷呈的艺术珍宝,也有待我们“拿来”借鉴。刻苦读书、善于学,从中可获取多方面知识,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培养自己启智创新的本领。古往今来,正是一代一代“知书达理”又勇于创新奋进的中华儿女的努力拼搏,才使得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囿于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读书当以经典为主。所谓经典,按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所言:“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即是在文化、艺术领域经得住时间和历史检验、葆有充沛生命活力和显著影响力的杰出作品,属时代精神凝结的范本。一个人能让自己静下心来,忘掉烦恼,进入阅读状态是件非常难得的好事。翻开一本好书,就如同进入了另外一个更辽阔的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包括自己已知的历史空间,也包括历代经典作家营造的另外的深邃世界。阅读中,我们可以与诸多高尚的人灵魂对话,思掠千载,神游八荒。那些白纸黑字、带着墨香的书页在耳畔哗哗作响,不断传来高深玄妙的思想,传递着历史深处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乃是对自己必要的精神刷新,人只有经历这样一次次的刷新,才会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饱满的人。真正喜欢读书的人并不需要什么理由,更不是出于某种功利,读书应该成为一个人良好的生活惯。随年事渐长慢慢发现,世间许多美好的情缘,很多都源于自己曾经读过的一本又一本的好书,它们像种子,慢慢地在我们的生活里发芽,开出一朵朵小花,结出一个个果实。

每个人在生命各个不同阶段对阅读的需求是有所不同的,但即使是同一本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来读,亦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我本人童蒙时代就在父亲教导下开始零星阅读《诗经》里的一些诗、国学中的启蒙读物、唐诗、宋词及诸多彰显真善美主题的童话故事,当时虽属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地读,但从中得到的趣味快乐,那种超出庸常生活的体验终生难忘,日后都成为我灵魂中最有价值的沉淀。20世纪60年代初,我进入中学,从初中到高中,很快进入青春生命的多梦季节。那时,中学生课余时间很宽裕,我生活的市区东部,有座建筑造型很典雅的图书馆,兼有一间百余方米的阅览室,我用学生证办理了一个借书证,每星期日或节假日都带着借来的书在那里泡上一天,课后余暇也常来这里。当时,社会上正流行一批后来被称作“红色经典”的文艺作品,代表的长篇小说有《红旗谱》《红岩》《红日》《青春之歌》《三家巷》《苦菜花》《创业史》《山乡巨变》《小城春秋》《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等,还有一些我十分景仰的散文作家,如杨朔、秦牧、刘白羽、袁鹰、碧野等作家的作品。那段时间,我一册册如饥似渴走马灯似的读着,图书馆的阅览室是一种无言的陪伴,那空旷之中的静默,让时间变得更有价值。作品中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气势宏伟的史诗风格,特别是那些或叱咤风云、或脚踏实地、或温文尔雅的英雄人物,让我“中心藏之,何日忘之”?那几位我心仪的前辈散文作家,全身心地投入火热的生活,满怀赤诚地歌颂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字里行间显露出的丰富美丽的想象,耐人寻味的境界,精炼而富于美感的语言,清新而含蓄的意象都充满着灼热明亮的光芒。诸多散文作品,如《东风第一枝》《雪浪花》《花城》《红玛瑙记》《情满青山》……内中的许多章节我至今仍可背诵。如今自己也成为一名写作者,回首半个世纪前读过的那些作品,依然能深刻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意蕴,重读这些作品时,则进一步增强了自己赓续前辈作家的光荣传统,满怀激情,敞开心扉,投身壮阔的时代洪流和火热的社会实践,写出更多更好不负时代的好作品的信心和勇气。

明代于谦曾有诗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阅读应该是一种悦读,要发自内心地对一本书产生爱的情愫,读起来才会入脑、入心。一部好的书,只有多次读、反复读,才会领其要旨。回望几十年来本人徜徉“书山”的经历,深切感到,读书对塑造一个人的灵魂,是不可或缺的源头之水,在一生旅途上影响着人的气质倾向和格志趣的形成。

责任编辑:hn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