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5斤芹菜接到“天价”罚单 引来国务院督查组介入

卖了5斤芹菜后被市场监管部门罚了6 6万元,陕西榆林的一家个体户接到的天价罚单引来国务院督查组的介入,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被督查。整个执法

卖了5斤芹菜后被市场监管部门罚了6.6万元,陕西榆林的一家个体户接到的“天价”罚单引来国务院督查组的介入,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被督查。

整个执法过程有很多不合理之处。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案值只有几十块钱,处罚却高达6.6万元,有什么依据?到底有什么严重的情节,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执法人员在检查时,从总共只有七斤的芹菜中拿走两斤,什么检测这么费材料?做零售的菜贩摊位上品种多,每个品种量都不会太多,如果都这么个拿法,那些小商小贩还要不要做生意了?

食品安全无小事,既然查出问题了,那就应该尽快处理,追回问题产品,以免被食用损害健康。因为谁也无法保证七斤以外还有没有七十斤、七百斤,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怎么办?执法部门应该将重点落在追回问题食品身上,可是,店家一个月后,才接到检验报告,说这批芹菜检验不合格。这么慢的处置速度如何赶得上分秒必争的安全需要?

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当地执法部门在处置、裁量上有很多随意之处。而背后显露出来的执法乱象更值得警惕。国务院督查组查阅榆林市市场监管局2021年以来食品类行政处罚台账发现,针对小微市场主体的50多起处罚中,罚款超过五万元的就有21起,而他们的案值只有几十或几百元。小案值高罚款的几乎占了一半,可见,“天价”罚单绝非个别现象,是当地小微企业违法行为比较猖獗,当用重典?还是处罚过于严厉,乱用重典?

后续的调查,有必要深入探究一下执法不当背后的深层次问题。8月17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依法合理细化具体情节、量化罚款幅度,坚决避免乱罚款,严格禁止以罚款进行创收,严格禁止以罚款数额进行排名或者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

顺着这些“天价”罚单,不妨顺藤摸瓜好好查一下,这六万多元钱究竟流向哪里,当地有没有下达所谓的指标,有没有将行政处罚当成创收的手段?有没有将罚没数额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有没有与执法人员的个人收入产生联系?查清楚这些有助于了解真相,找到症结,为根治问题找到良方。

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疫情影响下,小微企业生存不易,监管部门一方面要严格执法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另一方面也应该着力创造条件为其减负,帮它们渡过难关,助力市场繁荣,这不仅事关民生也事关国计。

责任编辑:hn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