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态“清”出来,把美丽“补”回来

萧山的第一家银泰,在火车南站以南,新塘街道的辖区内。不远处,家装界的第六空间,成为轻奢人士了解时尚风向的前哨站。相国故里、江南水乡

萧山的第一家银泰,在火车南站以南,新塘街道的辖区内。不远处,家装界的第六空间,成为轻奢人士了解时尚风向的前哨站。

相国故里、江南水乡、羽绒之都……今日的新塘,东南风起,杨柳轻轻水波不兴,路网通衢连接四方,用时代的声音唤醒文化积淀,别有一番时尚之意。

“三清一补”“新”得有意趣

修缮后的院落青砖灰瓦,石雕窗花古色古香,水缸中的浮萍使春末夏初烈阳下的老宅古意盎然。

走出这处被誉为萧山版“大宅门”的朱凤标故居不多远,就是宽敞明亮的朱家坛村相国文化广场,仿古的高台配合深红木漆的长廊,让人走累的同时可以小憩,“这次广场的改造提升,我们村民都看在眼里,原本不算坦的空地改造为展示我们特有的文化广场,周围的宣传栏里还有不少朱凤标事迹介绍,在增加了活动空间的同时,也多了一个了解家园的机会”。一提起自家门口的变化,村民江浩就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朱家坛村的变化,见证着新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把生态“清”出来,把美丽“补”回来,在新塘的各个角落里发生着裂变效应。

螺山脚下三村交界区的堆场,因村社、执法部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整治工作推进缓慢。街道以“三清一补”为契机,借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顺利完成1400余吨堆积物清理,让“三不管”地带面貌焕然一新。此外,大到上万吨的堆场,小到居民家里的废品回收点,都逐一清退,让新塘成为“脏乱差”的禁区。

无独有偶。水系发达、水网交错的新塘,在推动“三清一补”的过程中,也顺势做足“水”的文章。“以前是‘违章建遍地,水塘飘臭气;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现在是‘村民住排屋,游客溪边住;室外四季花,溪沟多鱼虾’。”两段打油诗深刻说明了前后的变化。结合水系地形,新塘规划布局了文化广场、公园、绿地等空间景观,实现“村在景中,家在园中”,擦亮新塘生态底色,打造美丽城市花园。

改善人居环境是一场硬仗,让环境好起来,才能让产业跟上来、居民富起来。“开展‘三清一补’环境综合整治,是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全力服务亚运、打造‘千年新塘,时尚羽绒’新名片的迫切需要,我们将抢抓时间节点,坚定克难决心,全面推进整治行动,运用科学手段找准症结所在,从一处美向全域美、外在美向内在美、环境美向生活美转型,加速实现新塘美丽蝶变。”新塘街道党工委书记表示。

时尚产业“新”得有后劲

改善环境的力度前所未有,成效有目共睹。攻坚克难的“地毯式”整治,一路走来,新塘坚持还百姓一个美丽家园宜居生态,为发展腾挪空间。

随着“城郊变城里,厂房变园区”的节奏不断加快,第一时间紧抓蝶变机遇的便是新塘“老底子”羽绒行业。流水作业日夜穿梭,成包的鸭毛经过专业处理分离成绒和毛……如今,走在新塘羽绒工业园区,再也看不到鸭毛粉尘满天飞、臭气熏跑行人的景象,干净、整洁是全新的印象。全国一半的羽绒原料、羽绒制品、羽绒产能,更是从这里起航,飞向全国各地和海外。

而这仅仅只是新塘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站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风口浪尖,唯有破难而进,方能大有作为。

从帮助新兴产业入驻着手,新塘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积极打造新业态、新制造、新零售、新支付、新外贸齐头并进的“五新”数字经济新引擎,签约落户了数字支付产业园、新能源汽车电控等在内的多个数字经济项目,开启了数字经济发展新征程。

如果说动辄数千方米体量的产业园区是“大动脉”,那么市民群众家门口的社区商业就如同“毛细血管”,润物细无声地在整个城市“消费肌体”释放能量场。而如今,家门口的商场——萧山银泰已正式对外营业,作为区域首家银泰百货,萧山银泰的亮相,填补萧山城南大型商业中心空白的同时,也必将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助力新塘跨越腾飞。

记者手记:新塘水系发达,风景秀丽。但新塘人也曾戏称,东西部差距很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塘必然地成为城区。如何改变城郊接合部的气质,新塘的做法是“三清一补”。简单说就是清除脏乱、补上风景。虽然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做起来却不容易。

可贵的是,新塘的干部、群众,有决心,更有眼光。打造城区的气质,环境升级必然带来产业升级。

两个月来,“三清一补”,清出了美丽的环境,清出了发展的空间,也清出了新塘的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hn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