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两项涉茶团标正式发布
本报讯(记者杜涛)贵州省茶叶学会申报的《自然形绿茶》《贵州省少儿茶
(资料图片)
本报讯 (记者 杜涛)贵州省茶叶学会申报的《自然形绿茶》《贵州省少儿茶艺等级评价规范》两项团体标准于6月10日发布。
自然形绿茶是以绿茶加工方式生产的呈自然形态的绿茶产品,《自然形绿茶》团体标准规定了自然形绿茶的术语和定义、分级和实物标准样、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其中,分别规定了特级、一级、二级的单芽和芽叶自然形绿茶的感官品质要求及其水分、水浸出物、总灰分、粉末的理化指标。
据贵州省茶叶学会秘书长刘晓霞介绍,自2007年贵州省茶业大发展以来,无论是家庭农场、小微茶企还是中、大型茶企的茶叶加工技术都有了长足发展。贵州目前有涉及茶叶产品的标准数十个,绿茶标准已覆盖扁形、卷曲形、颗粒形、针形、条形、圆球形等产品,但缺少自然形绿茶的标准。2011年,从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正安白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始,加工自然形绿茶的贵州茶企日益增多。特别是茶园面积增加后,不少产茶区采用夏秋茶青加工绿茶时发现自然形绿茶产品香气更鲜、更高,滋味更醇。目前,参加贵州省斗茶赛、“黔茶杯”名优茶评比的茶样里,自然形绿茶要占较大比例,有时甚至比扁形绿茶送样比例还高。
贵州省茶产业技术体系茶叶加工与机械功能实验室主任潘科告诉记者,自然形绿茶在加工过程中,针对原料持嫩性和均匀性采用轻揉捻或者不采用揉捻工艺,能够避免叶绿素在加工过程中过度氧化,进而更好地保持绿茶鲜活的色泽并规避茶叶苦涩味重的问题,更好发挥出贵州茶滋味鲜爽这一地域性品质优势。
随着自然形绿茶的市场需求量增加,近年来,贵州省9个市、州均生产自然形绿茶,且产量越来越大,然而无论是举办斗茶赛还是生产企业加工自然形绿茶,之前都没有相应的省内标准。此次《自然形绿茶》产品标准的制定,规范了贵州省自然形绿茶的原料等级、外形特征、内质要求,完善了贵州省茶产品系列评价体系,对贵州省茶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茶艺在我国有着几千年历史,有民族性,更有知识性和科学性,贵州省茶艺发展起步晚,少儿茶艺更是处于初期阶段。近几年贵州省不少中学、小学、幼儿园以及社会上不少培训机构都开展了少儿茶艺的兴趣教学,师资力量、教学内容五花八门,少儿茶艺的教学、内容急需相关的技术规程进行规范。《贵州省少儿茶艺等级评价规范》的制定,既可以根据年龄层次制定相适应的内容便于少儿循序渐进学习茶艺,树立知茶爱茶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又完善了茶行业相关知识技能评价体系。
《贵州省少儿茶艺等级评价规范》针对6—16周岁少年儿童茶艺考级与评价,规定了少儿茶艺的术语和定义、认定、评价等内容。按照该标准,对少儿茶艺茶基础知识考核从一级考核须能背诵5首经典茶诗词,认识茶树,认识贵州绿茶、贵州红茶,认识3种以上常用泡茶器具,到第十级考核须掌握《茶经》《大观茶论》相关知识、茶对外传播的相关知识以及茶会组织知识和茶席设计知识;操作技能的考核从一级考核须能用茶水分离壶(杯),冲泡一种茶叶(三绿一红之一)到第十级考核须能独立泡茶接待亲友,能邀约组织小型茶会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刘晓霞告诉记者,贵州省茶叶学会有茶艺师、评茶员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也有茶艺演示、茶叶加工等6个专项考核资质,从事茶艺教学、培训和茶艺师职业技能鉴定。近年来,贵州省不仅成年人对茶感兴趣,很多少年儿童甚至幼儿对泡茶也有了浓厚的兴趣,不少茶室、茶楼、茶庄、家庭都有少儿泡茶的身影。少儿学习茶艺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茶知识、泡茶技能,传承茶礼仪,传播茶文化的过程。当前,茶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不仅是成年人的责任,也是青少幼全体人员的责任。让孩子们从小学习茶知识、茶文化,接受茶文化熏陶,有利于对我国茶文化进行深入广泛的传播。
《中国食品报》(2023年06月13日03版)
(责编:袁国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