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播报】世界海洋日丨走进北海红树林 邂“鲎”美好

2023年6月8日是第15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6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

2023年6月8日是第15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6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天,记者走进位于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内的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域,滂沱大雨和朦胧的雨雾,给这片“海上森林”蒙上了“神秘面纱”,但从其生物多样性可见生态环境的优良。

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域内,红树林郁郁葱葱(央广网记者 罗兰 摄)


(资料图片)

放眼望去,这里的红树林郁郁葱葱,面积达1300亩,几百种鸟类、昆虫、贝类、鱼、虾、蟹等生物在此繁衍栖息。“红树林不仅可以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碳储碳,还可以为海洋动物提供庇护所,维持生物多样性,就像一个海洋动物的‘幼儿园’。”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监测部部长邓秋香说。

据介绍,北海市通过实施红树林造林修复项目、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进行原地修复和异地补种等方式,不断提高红树林覆盖率,其面积在逐年增加。

邓秋香介绍,红树林湿地生态环境改善得越来越好了,湿地公园内底栖动物及鸟类等生物多样性也更加丰富了。野生动物有大型底栖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等400多种。截至2022年,这里累计监测到鸟类206种、底栖动物207种。

天气晴朗之时,白鹭在红树林上展翅翱翔(央广网发 北海市委宣传部供图)

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中国鲎产卵与育幼生境之一,在湿地公园金海湾红树林湿地内,就有很多适合进行中国鲎增殖放流的点位,这里的幼鲎越来越多。“中国鲎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是一个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指示物种,有鲎的地方说明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邓秋香说。

据了解,鲎是一种在地球上生存了4亿多年的古老海洋生物,被称为“海洋活化石”。鲎流着蓝色血液,拥有一套独特、有效的防御和凝血免疫系统,广泛用于制药、临床以及科研等领域,一些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也需要鲎试剂检测。

北海每年会进行三次以上中国鲎增殖放流(央广网发 罗远君 摄)

“增殖放流是保护和恢复中国鲎种群数量最为有效的方式。我们已连续多年在北部湾海域开展中国鲎幼鲎增殖放流活动。我们放流的鲎都是六龄以上的,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它们的存活率。”中国鲎繁育保护从业人员、北海市兴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任妮介绍。该公司实现了一套中国鲎人工繁育、大规格幼鲎培育放流、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科学保护研究的体系。

“如果天气好,退潮后,红树林外的这片沙滩每天都会有村民来这赶海。也经常有游客来体验。”北海市银海区下村村民、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特聘文明劝导员张先英说。张先英从小生活在海边,靠海吃海。现在他也是一名赶海队长,在带游客赶海的同时担当起文明劝导员的职责,向大家普及海洋生物知识及介绍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带游客赶海,我经常会告诉大家什么能带走,什么不能带走。对像中国鲎这样的珍贵物种,及太幼小的螺类、贝类等就不能带走,要放归大海。”张先英说。

赶海,对于游客来说是一种乐趣,对于渔民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这都是大海的馈赠。“渔民们一天赶海收获的‘海货’一般能卖200至300元,最高能有1000元。” 张先英说。

保护海洋生态人人有责,也需人人尽责。海洋生态保护领域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生活在海边的渔民、市民首当其冲。作为游客,平时来到海边游玩,也应该提升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一起助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向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