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元的东西敢卖2000元 该团伙非法获利近400万元
面对民警的询问,年过八旬的陈爷爷,第一句话不是后悔上当了,而是为犯罪嫌疑人求情:能不能不要处理他?他比我儿子还关心我,我都把他当干
面对民警的询问,年过八旬的陈爷爷,第一句话不是后悔上当了,而是为犯罪嫌疑人求情:“能不能不要处理他?他比我儿子还关心我,我都把他当干儿子。”
杭州钱塘区公安分局环食药大队办案民警胡立冬无语了,他实在不忍心当着老人的面叹气。钱塘区公安分局近日侦破一起向老年人非法销售保健品案件,此案受害人遍布全国,大部分都是80岁以上的老人。警方初步调查,该团伙非法获利近400万元。
陈爷爷是其中一位受害人。老人认的这个“干儿子”,一直在微信上把他备注为“仆人5号”。什么“虫草”、“鹿鞭王”、“海马益肾王”……“干儿子”兜售的这些“保健品”都是有毒有害食品,5元的东西,敢卖2000元。
陈爷爷的儿子知道这些东西不靠谱,但老爸不听劝,宁可相信一个没见过面的电话推销员。如果不是求助警方,大家都不知道这些保健品里面甚至还掺了“伟哥”!
老父亲说“吃了有效”
儿子的提醒根本听不进去
事情起始于2019年6月,有一天,自称某老年协会工作人员的刘某打来电话,向陈爷爷讲解各项关爱老年人的政策,还主动询问他的身体状况。
得知陈爷爷血压、血糖较高,刘某开始推销各种保健品。
独居的陈爷爷被刘某的热情打动了,从50元一盒到2000元一盒,再发展到一次花上万元去买刘某推销的任何一款“保健品”。
“开始我去探望爸爸的时候,发现他这里多了一些保健品,他说吃了有效我也没在意。”儿子陈先生特别后悔没有高度警惕这件事。“后来一看不对,跟进货一样,家里都堆起来了,这些‘保健品’的牌子看都没看到过。”
陈先生委婉地提醒父亲:不要再买了。但父亲根本听不进去,反而展示了对方寄来的赠品:床单、餐具、古币等等。“我吃了感觉确实有效,加上他的售后特别好,每天都来问我的情况……”老人说。
“送的东西质量很差,也不实用。爸爸还和我说,他们一直通过微信在联系,不像是骗子。”说起父亲的固执,陈先生深深叹息,“也不知道老爸到底花了多少钱,应该是不少……”
经鉴定,警方已知这些“保健品”含有西地那非(“伟哥”主要成分)、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等非法添加物。“可恨的是,他们为了让‘保健品’吃下去快点出效果,不但胡乱添加,还随便加大剂量,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
假产品、假名字、假地址、假物流……
每个环节都是假的
指着已经缴获的那些假冒保健品,胡立冬告诉记者,犯罪嫌疑人注册了一个贸易公司,专门向老年人推销这些害人的东西。很多老人根本不肯来提供证据或者报案,怕家人知道,这增加了侦查难度。
“药片或者胶囊是他们自己进货的,包装盒子也是他们进货的,随便分装一下,就成了所谓的名贵滋补品或者特效药。”办案民警说,“印在盒子上的生产厂家和电话都是随便捏造的,在网上根本查不到。”
侦查的时候民警发现,骗子们的仓库距离办公地点5公里。即便如此,他们也不在公司或者仓库发货,而是去附近小区找快递员发货,还委托快递员代收货款。虽然这样结算麻烦一点,还要给快递员提成,但对骗子来说就是披了马甲。
“抓获其中一个犯罪嫌疑人的时候,他身上一下子就摸出来8张身份证,没有一张是他自己的,用来结算货款的银行账户也都不是他自己的。”办案民警介绍,“有这些伪装,他们以为我们就找不到‘真凶’了。”
民警破案后梳理出来,犯罪嫌疑人余某某2018年与朋友吾某一起成立了这家贸易公司,他们从河南的上家王某某处进货,然后雇佣了一批话务员,每天拿着客户名单进行电话推销。客户名单是犯罪嫌疑人偷偷从自己上一家工作单位里复制出来的——他曾经在一家健康管理公司工作。
他们不但非法获得大量个人信息,还深谙老人害怕寂寞、需要陪伴的心理,害怕生病给儿女添麻烦的心理,希望证明自己跟得上时代,证明自己没有老糊涂的心理……
骗子团伙中还有“医学顾问”:
发现不好迹象就赶紧甩锅
“这些骗子真的太可恨了,不把他们打掉,还是会有老年人不断上当的。”听完记者简单介绍案情,浙大医学院附属浙江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美糖尿病中心主任吴天凤快人快语。
“这些药怎么能乱吃?伟哥好给老年人吃的啊?格列本脲,因为降糖作用很强,老年人吃了很容易发生低血糖而产生危害,我们也基本上不给老年人用的。”她说。
还有二甲双胍,乱给老人吃,万一吃出乳酸酸中毒是很难救的。
“医生用药都是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考虑,有些药物有禁忌症,剂量使用还有上限,我们也要综合患者的健康状况,考虑药物对肝肾的负担,设定合理的血糖目标,尽量减少血糖波动及其他副作用。”吴天凤主任表示,对于“四高”人群,以及年龄大、基础病多的老年人来说,规范的用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都非常重要,“病情稳定”也很重要。
胡乱服用保健品或者民间偏方导致病情波动,本身就是一种危险行为。“真的不能乱吃,这是另一种角度的病从口入。”
让民警和医生哭笑不得的是,骗子团伙里还有个“医学顾问”,真的是医科院校毕业的。
他负责了解老人吃了这些“保健品”有什么“疗效”和“副作用”。一旦老人出现身体不好的迹象,马上就“甩锅”——让电话推销员赶紧建议老人去看医生。这时候的话术又变了——“毕竟您年纪大了,其他疾病多”。
钱塘警方将余某某、吾某、张某等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后,在该团伙员工宿舍内搜出8类有毒有害保健品,共计1100余盒。今年6月,钱塘警方又赶赴河南将余某某的上家王某某抓获。
目前,此案嫌疑人因涉嫌妨害药品管理罪、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被移送起诉,钱塘公安仍在进一步办理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