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三千年 三星堆遗址考古再上新 3号神树惊艳现世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日前,备受瞩目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再次上新,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共计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其中相对完整的文物3155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日前,备受瞩目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再次“上新”,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共计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其中相对完整的文物3155件。数件造型奇特的珍贵文物前所未见,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实证。

事实上,在从2020年底至今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中,还出现了余杭企业杭州思看科技有限公司的身影。在思看科技3D扫描技术的帮助下,造型瑰丽的3号神树重新“长”出枝蔓,惊艳现世。

69件神树残件一一排开 3D数字化技术助其“长”出枝蔓

关于青铜神树的内涵,学界暂无定论。有一种观点认为,它们和《山海经》中“建木”相关,古蜀先民通过神树的存在与天地沟通,这些青铜神树也寄托着先民们对祖先与神灵的尊崇及敬畏。

1986年,三星堆遗址2号祭祀坑出土了8棵造型瑰丽的青铜神树,其中3号神树是当年出土青铜器中相对完整,细节比较丰富的一件。

虽说相对完整,但出现在技术人员眼前的,是从库房中被缓缓推出、一一排开的69件残件。

如何将这些散装文物重新拼接焕发新生?

要知道,古蜀先民在完成祭祀后,会将祭祀用的礼器掩埋或毁坏,因此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发掘的大部分文物都是残破的碎片,且破口机理没有规律性。加之千年的氧化与腐朽之下,修复工作难上加难。

仅靠人工完成拼接修复,工作量巨大。

2019年,“思看科技”联合北京“浩宇三维”接受了这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用3D数字化技术对3号神树进行虚拟修复。

虚拟修复的第一步是数据采集。传统方式下,会采用测量结合拍照的手段,耗时长且数据采集不全面,最终效果不佳。而虚拟修复可以避免对文物的损伤,也能为实际修复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但最大的难度是枝与枝,小枝与小枝之间的拼接。因为经过这么多年,它之间有个磨圆,相对吻合度小。”杭州思看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应用部总监何振贵说。

虚拟修复过程中,工作人员使用思看科技的手持式激光3D扫描仪,对神树69件分支分段进行逐一的数据采集工作。何振贵介绍道,“在三维软件中生成模型,每个分段的枝节,全部都能1:1复制出来,然后通过5G互联网技术,将它完全复原成一株神树各分支的原始状态,再将三维模型进行虚拟拼接。”这一过程中,也会参考三星堆文物同时期的类似器型。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虚拟拼接,能够在不损伤文物的情况下预先复原3号神树原貌,且模拟出最大程度吻合拼接的修复方案,为后续实际修复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近日,3号神树第一次将所有残件完整拼接固定,更多的枝蔓重新“生长”。“希望在这次新一轮发掘中,还能找到它的缺失部件。”何振贵满怀期待地说。

目前,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及文物修复工作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越来越多的文化瑰宝将得以依托新的技术重获新生,再次进入大众的视线。

数字修复 让越来越多的文物“活’起来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

追溯过去的文明,让越来越多的文物“活”起来,离不开技术的加持。

“思看科技”于2015年在未来科技城成立。7年来,凭借着行业领先的技术实力,“思看科技”为文保领域提供专业定制的3D数字化解决方案,在考古现场、各大博物馆、文保工作现场都能找到思看3D扫描仪的身影。

2021年,思看科技全程参与了“云南禄丰恐龙科考数字化采集与修复”环节,精准获取恐龙化石的纹理特征与三维数据,通过后期软件进行3D模型重建、3D打印,仅用20天时间还原出恐龙结构。科学家们可据此推演2亿年前禄丰龙的形态演变过程,了解包括该恐龙是如何生活的、它与同时代的恐龙的关系及其当时的生活环境。

“考古的意义在于发现人类物种的多样性,但到目前为止,这其实高度依赖科学家本身的素质积累和经验。”“思看科技”CEO王江峰说,“如果借助科技的力量,我相信定能加快人类对考古研究的进程。”

目前,在余杭这片双创的“热土”上,在未来科技城“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理念下,“思看科技”已快速成为一家拥有80多项国内外专利的高科技企业,是全球最早研发生产手持式三维视觉测量产品的高科技型企业之一,与世界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与欧洲多家光学计量企业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启动共同开发计划,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知名的3D数字化设备,可以贯穿化石保护、修复、模型制作等环节,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地球生命演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除了此次利用3D扫描技术数字修复3号神树外,“思看科技”的产品在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如为国家雪车队25名运动员定制冬奥会参赛专属头盔装备、联合浙江大学助力西泠印社文物保护3D数字化及监控工程、为湖南常德桃源艺术博物馆的岩柳根雕制作3D打印衍生品,以及成功完成国内首例犀鸟3D打印换喙手术等。

责任编辑:hn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