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冠军田的高产“密码”!乐清水稻田开始插秧了

稻田中,满负荷工作的钵苗移栽机犹如展翅低飞的蝴蝶;育秧大棚里,绿油油的矮壮秧苗像婴儿一样被精细照护。看似普普通通的水稻田,蕴藏着机

稻田中,满负荷工作的钵苗移栽机犹如展翅低飞的蝴蝶;育秧大棚里,绿油油的矮壮秧苗像婴儿一样被精细照护。看似普普通通的水稻田,蕴藏着机械强农、科技强农的力量。春耕正当时,让我们一起走进田间地头,体验新农机新农艺的高效、探求数字化育苗的秘诀。

乐清水稻田开始插秧了,记者跟随种粮大户下农田——

寻找冠军田的高产“密码”

前不久,浙江农业之最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去年浙江农业之最粮油亩产挑战赛结果,温州乐清为民水稻专业合作社的早稻攻关田和早稻百亩示范方分别以亩产602.47公斤、亩产586.62公斤成绩摘得全省第一。

一样的品种、一样的气候,为什么有的田就高产?除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种植经验,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着收成?又到了早稻插秧的时节,日,我们走进乐清蒲岐镇的为民水稻专业合作社的早稻田,与这块稻田的负责人卓成兴下农田搬苗、插秧,探寻这块冠军田的高产“密码”。

细致化

像呵护婴儿一样育苗

“哎呀,你们怎么割薄膜呀!”下午1时,我们带着收秧苗的任务刚到育秧大棚,就看到田间有几名师傅手持刀片,沿着大棚每走几米就在薄膜上拉开一条口子。

“你们就是卓师傅派来的新人吧,快来搭把手。”田里的师傅们不仅没停下来,还给我们递来了工具。当天恰是高温天,师傅们说棚内温度达到了40℃,再不撕开薄膜,秧苗就要“闷死”了。“原来,他们这是在忙着抢救秧苗啊!”我们松了一口气。

掀开温室薄膜,腾腾热气扑面而来。为了加快散热,师傅们喊我们把大棚两头的薄膜掀开,保证通风。

这边,我们忙得大汗淋漓,回头一看,刚刚赶到的卓成兴却气定神闲地站在田埂上,拿着一根枯草“发呆”。“他在看风向呢!”身边的师傅似乎早就见惯不怪了。果然,站了一会儿,卓成兴走到了大棚边,对我们说:“东南风,不错!大家抓紧!”

“给秧苗散热,还要看风向?”我们很不解。

“那可不,秧苗可比我们人娇嫩,我们得把秧苗当婴儿养。”卓成兴说,“你觉得热了,扇扇风就行,可是秧苗不行,如果风向不对就得遭殃。今天刮的是东南风,水汽重,秧苗吹着‘舒服’,可如果刮西北风,秧苗就会迅速失水枯萎。”

我们掀开大棚,只见一整片绿油油的矮壮秧苗长在一个个秧盘里,秧盘拼搭铺成一条条绿带,很是壮观。这些秧苗在20多天前还是种子。秧盘底层铺好基质,均匀地撒上秧苗种子,再覆上一层基质后被送入温室。此后,卓成兴会每日观察记录秧苗的成长动态,再做供水保暖的管理调整。当然,精心的管理也不能保证每一盘秧苗都长得好。我们在搬秧苗时就发现了一些枯死的,按师傅们的交代把它们逐一整理出来。

“好苗出好稻,苗的质量不好就要舍弃,不然插秧后还会影响旁边秧苗的生长。”卓成兴说。眼前这两亩地的早稻秧苗经过21天的培育具备了可以插秧的条件。一亩秧苗能插百亩田。当天插秧任务很重,我们赶紧套上了下田的雨靴,和师傅们一起加快卷起秧苗往示范方那边送去。

精准化

厘米级规划种植方案

卓成兴的示范方选种的品种是当地种植较为普遍的籼型常规早稻品种“中早39”,同样的品种,普通田的丰年亩产大约450公斤,卓成兴的示范方的成绩比普通田多了150公斤。这里的种植方式有什么不同?我们跟着卓成兴去稻田里找答案。

沿着田埂一路向前,眼前豁然开朗。这里远离城镇,四周开阔没有遮挡,农田沟渠配套,被评为“浙江农业之最”的3亩乐清早稻攻关田和约100亩早稻百亩示范方就在眼前。卓成兴告诉我们,水稻田的地理位置光照优势明显、排灌条件较好,这让农田获得高产有了先天优势。

期气温回升,4月11日起,卓成兴的这片水稻田就热闹起来了。经过前期的翻耕、除草、整地、施肥等一系列步骤后,眼前的水稻田已经一切准备就绪。

在最核心的3块攻关田里,农机手陈建法正把我们运来的一卷卷毯状秧苗“喂”入输送带,再推着插秧机在田间来回行走作业。陈建法是卓成兴专门请来的插秧机操作员。只见机器走过的地方,就会整齐地落下一排排秧苗。仔细测量,每一丛秧苗的行距30厘米,株距13厘米,整片田没有一处空着的位置。卓成兴说:“他们在作业前精准算过,每亩田插1.6万至1.7万丛秧苗最有利于生长。”

虽然是农忙时节,但是机器换人之后,卓成兴的农田里工人只有七八人,效率比过去四五十人还要高。像陈建法这样的农机手半小时不到就能完成一亩田的插秧任务,一天能插秧二十多亩地。见陈建法插秧效率这么高,我们也自告奋勇试一试。

谁知我们刚一下地,就发现这活儿没那么简单。雨靴一下就陷在了泥地里,水漫过了小腿。我们使劲抬腿,可是双脚好像被吸住了一样,动弹不得,而且越是用力,腿就陷得越深。无奈之下,我们只能手脚并用,拉着雨靴往上拔,这才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行走都吃力,插秧的计划只能作罢。再看陈建法,手扶着农机,在田里行走,竟如履地。“我们常年在田里工作,熟能生巧了。预计这100多亩地两名农机手三四天就能插完。”卓成兴笑着说。

科学化

每天做什么都有计划

一片田的秧苗插完,卓成兴就搬来几根细长的竹竿下了地。他在每10丛秧苗的两头插上杆子标为一组。这是要对样本秧苗开展成长生命周期记录。“等秧苗成活,每5天,我就要记录每片地每组样本的成长状况,一亩地选3至5组,取均数值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这片地里水稻的生长态势。”卓成兴告诉我们,这些标准化种植观念都来自一位“高人”,这位“高人”只要看一看苗的长势,翻一翻秧苗的成长记录数据,就能“开方”治病。

卓成兴说的是乐清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项目技术指导员吴朋喜。如果说卓成兴是负责这片农田日常管理的“总经理”,那么吴朋喜就是棘手问题出现时不会缺席的“总工程师”。年,乐清农业农村局为了进一步帮助农户提高种植的经济效益,组建农技人员团队,为卓成兴这样的农业大户提供技术支撑,一田一策制定“精准种粮方案”,通过数字化、科学化种植帮助农户取得丰收。

“过去我们自己种水稻,靠经验,不讲究,想歇就晚一天,想干就早一天。现在,每天做什么都有严格的步骤计划。”卓成兴把今年吴朋喜来田里调查苗情制定的方案翻了出来。我们发现,上面记录着今年的种植目标:早稻亩产650公斤、连作晚稻亩产700公斤,以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采购的肥料量,每亩插秧数量,分蘖时每丛穗、粒数上限等。“只有一点不马虎地按步骤落实,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光照、温度等自然条件,还要准确抓住施肥、排水等关键节点,这样才能把水稻种好。”卓成兴说。

看着卓成兴的田里这么忙碌,我们回想起来采访的路上,其他水稻田里都没见到插秧的机器。卓成兴解释道,吴朋喜在调研他的农田情况时,和他商量决定今年要冲刺连作晚稻的“浙江农业之最”亩产冠军,为了给晚稻争取更好的光温条件,他比其他的水稻田提早了大约一周时间插秧。这提早的几天时间对于下茬晚稻早生快发至关重要。

“只要不遇上极端天气,你们就等着好消息吧。”卓成兴乐呵呵地说,眼里写满了信心。

责任编辑:hn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