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发《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

为引导涉农高校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具有适应性、引领性的新农科专业,加快培养急需紧缺农林人才,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为引导涉农高校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具有适应性、引领性的新农科专业,加快培养急需紧缺农林人才,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教育部日前印发《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面向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乡村发展五大领域,设置生物育种科学等12个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

在粮食安全领域,设置生物育种科学、生物育种技术、土地科学与技术专业;在生态文明领域,设置生物质科学与工程、生态修复学、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专业;在智慧农业领域,设置智慧农业、农业智能装备工程专业;在营养与健康领域,设置食品营养与健康、兽医公共卫生专业;在乡村发展领域,设置乡村治理、全球农业发展治理专业。

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

首期推62场活动

9-11月,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首期推出62场特色服务活动,包括电力新能源、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等24场不同行业、区域、人群线上专场招聘会,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可通过中国国家人才网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活动主会场页面,高校毕业生还可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全国高校毕业生精准招聘”平台登录求职。

以体树人 教育共富

助力山区26县青少年篮球发展公益活动在杭启动

9月21日,以体树人·教育共富——浙江省助力山区26县青少年篮球发展公益活动在杭州启动。活动由浙江省篮球协会、蔡崇信公益基金会主办,并得到了浙江省体育局的大力支持。活动将通过场地捐建、专业教练支教、师资专业能力培训、赛事组织等重点帮扶省内山区26县52所学校打造篮球运动品牌,营造良好的篮球运动氛围。

教育共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区26县的体育教育相对薄弱,针对孩子们喜欢运动、喜欢篮球但缺少专业师资的现状,希望通过这项公益活动助力山区26县实现体育及精神共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近年来,产教融合多次被推上政策舞台中央。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对接产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弥合教育与产业之间的鸿沟。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今年8月份,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教育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第二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试点的通知》。根据《通知》,深圳将重点建设培育主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优质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企业,以及物流、家政、养老等现代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成为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

记者梳理发现,相较2020年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申报通知,此次《通知》着重增加了“人工智能”作为重点产业领域,回应了深圳科研与产业链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在这方面,腾讯作为第一批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之一,早在2018年底即联合深圳大学打造了“深圳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并于次年5月正式开设特色本科班“深大腾班”。

今年6月,深大腾班首届(2018级)学生迎来毕业季。校方公布数据显示,超过90%的腾班学生在毕业半年前已确定去向,其中约50%的学生顺利入职腾讯、字节跳动等知名企业,40%选择到海内外高校继续深造。

在职业教育领域,产教融合型企业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近年来,深圳各职业院校与华为、平安科技、阿里巴巴等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学院,实施“六个共同”,即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同打造师资团队、共同设立研发中心、共同开发高端认证证书、共同“走出去”。去年7月,“六个共同”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模式成为国家发改委发文推广的深圳经济特区创新经验做法之一。

提高企业办学积极性

近日,人社部发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的“最缺工”100个职业排行。数据显示,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制造业从业人员向服务行业转移现象越来越明显。据人社部预计,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近3000万人。

在与相关制造业专业开展产教融合工作、共同培育技能人才的过程中,有企业向记者反映,投入的成本与收益不相匹配的问题较为突出。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同样表示,“从现实看,企业缺乏深度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原因在于这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但对企业的直接贡献不大。”

从办学成本端考虑,熊丙奇说,鼓励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工作的前提是解决行业企业办学存在的投入与产出不相匹配的问题,给予相关企业税收优惠与一定的财政支持。对此,新修订并于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对符合条件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应按规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等支持,落实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减免及其他税费优惠。

融合路上仍有痛点

随着职业教育办学路子的拓宽,多地加快产教融合实践,破解合而不融、纸面协同等问题。然而在采访过程中,不少业内专家指出,当前融合之路上仍有不少痛点。

首先,职业院校容易“剃头挑子一头热”,校企协作深度有待提升。部分企业与院校合作仍然只停留在劳务用工的“表层”,难以真正发挥协同力量。

其次,校企之间“信息流”不畅,亟待搭建信息对接集成平台。企业往往需要多方向的人才和技术,单独一家职业院校吸引力不够强,天津海河教育园区通过改革持续强化产业引育、搭建沟通对接平台,让校企双方都更加省心,不失为筑巢引凤的有效举措。

再次,地方产业结构存在差异,职业教育发展特色不够明确。对于职业院校而言,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很重要,但记者发现,目前各地有很多职业院校还未明确自身的优势培养方向,盲目追求培养学科的“大而全”,长此以往反而不容易做精、做强。

多位专家建议,想要破除“壁垒”,未来还需进一步提升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全面营造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新生态”。

责任编辑:hn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