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发布专职工作岗位8.2万个 其中2.5万个招聘高校毕业生

民政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就业创业7月26日,民政部举行2022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表示,

民政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就业创业

7月26日,民政部举行2022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表示,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就业创业,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工作的通知》,对在社区提供养老、托育、家政、物业、健康等服务的小微企业,符合条件的,可以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高校毕业生在城乡社区服务领域创业的,按规定落实税费优惠、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相关提供社区服务的机构给予必要的场地支持。

截至目前,全国共发布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岗位数量8.2万个,全部面向高校毕业生开放,其中2.5万个岗位专门招聘高校毕业生。

教育部携手中科院联合推出暑期教师研修活动

近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暑期教师研修”专题上线,“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同时启动。

首届培训于2022年7月20日-8月19日举办,共组织12期培训,每期100名中小学科学教师线下参训,并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暑期教师研修”专题直播。

最缺人100个职业公布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近期组织102个定点监测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收集汇总2022年第二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较为紧张的招聘、求职需求职业岗位信息,形成“2022年第二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现向社会公布。

其中,前十位职业分别为营销员、快递员、车工、商品营业员、市场营销专业人员、餐厅服务员、保安员、家政服务员、电子产品制版工、保洁员。

一纸文件,让“零工经济”再度进入大众视野。

日前,人社部、民政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零工市场信息服务,建立零工求职招聘信息服务制度,将零工信息纳入公共就业信息服务范围,强化就业创业培训服务”。

按照官方公布的数据,当前我国的零工从业者规模多达2亿人;《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也显示,目前我国“平台上活跃着近70万自由职业者,在全国50多个城市上线灵活就业岗位种类超过300个”。

零工经济兴起

我国灵活用工起步较晚,不过随着数字技术和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叠加新冠疫情的催化,我国零工市场和零工经济不断壮大,并成为了政策关注的焦点之一。

2021年10月,人社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发文,部署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因地制宜支持建设一批规范化零工市场。近日人社部、民政部等五部门发布的文件再次强调了零工市场建设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具体工作方向。

职业教育破解困局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零工市场和零工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就是很多零工从业者都为“不稳定”所困。

尽管数字技术与互联网平台扩大了劳动者就业的空间,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匹配效率,但零工就业与工作需求密切相关,一旦需求中断或者用人方业务萎缩,零工从业者就会面临失业无收入的境况,后续再寻找新工作时又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很多零工从业者的技能水平仍然不高,他们之所以选择打零工,很大原因在于难以找到正规就业岗位,而各种新业态新职业不断涌现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零工从业者并没有能够提升技能、快速适应新岗位的培训渠道,这也制约着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空间的进一步打开,以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此背景下,《意见》针对上述痛点给出了一些解决方向,例如:强化零工快速对接服务,建立零工“即时快招”服务模式,优化零工快速对接流程手续,设立零工信息快速发布通道,组织流动招工大篷车、定向招聘等活动,促进供需匹配对接;强化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健全培训项目和培训政策推介服务,提供符合市场需求、易学易用的培训信息,引导零工人员参加急需紧缺职业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有创业意愿的参加创业培训;强化困难零工帮扶服务,建立零工人员分级服务机制,对待工时间长、低收入家庭、残疾等大龄和困难零工人员加强就业帮扶,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按规定开展个性化就业援助;完善零工市场秩序维护,公开零工市场服务制度、服务热线和投诉举报方式,依法监管职业中介机构,严厉打击黑中介、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

这些方案充分迎合了零工从业者当前面临的问题,也彰显出高层对于零工经济的重视。

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然而,上述种种并非零工从业者面临的唯一困境。一方面,由于零工从业者流动性较大、工作岗位经常变动,很难提供稳定的收入证明,个人信用信息缺乏,并且他们大多房、车等本地资产不足,缺少有效的抵押物,因而在享受金融服务方面常常“碰壁”;另一方面,同样是因为零工就业的灵活性、短期性和非契约性,部分平台缺乏主观积极性给就业人员缴纳社保,而一些就业人员社会保障意识不足,希望“挣快钱”,却忽略了意外风险、医疗问题和养老需求等保障,而这些也限制着零工群体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个人利益难以得到保证。

必须承认的是,零工经济在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而2亿零工从业群体不仅是促消费扩内需与推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还是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关键一环,他们的现实处境和各方面诉求,不能也不该被忽视。

因此,想要推动零工经济乃至国民经济更高质量发展,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责任编辑:hn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