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疼痛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 发生率高达80%

癌性疼痛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生率高达80%,相当于每10名癌症患者中至少有8名伴有癌痛,其中有20%属于难治性疼痛,很多患者的

癌性疼痛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生率高达80%,相当于每10名癌症患者中至少有8名伴有癌痛,其中有20%属于难治性疼痛,很多患者的感受是生不如死。

在每周三、五的固定门诊日,浙江省肿瘤医院麻醉科黄章翔副主任医师接诊的患者几乎都是被家人搀扶着走进来,捂着肚子,弓着背,按着腿,扶着额头……看着他们行动的不同姿势,黄章翔大致可以判断这名患者患了何种癌。

“一个病人要看半小时,是其他科室门诊所用时间三倍不止,时间不只是花在看病上,主要是进行‘心理治疗’。”黄章翔坦言,在某些情况下,癌痛可能比手术和放化疗更让患者恐惧。“有些人会因此放弃治疗,更有患者因癌痛导致心理抑郁而轻生。”

肺癌颅内转移

28岁的女孩因太痛求“安乐死”

癌痛,到底有多痛?有人形容“像针扎了似的”,有人觉得“如刀割”,还有人被癌痛折磨得生不如死。28岁的晓敏(化名)就正在遭遇这种痛苦。

今年,晓敏被确诊为黑色素瘤,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伴随颅内转移。医生给出放疗和免疫结合的治疗方案。乐观坚强的晓敏在家人的支持下,对治疗充满信心。

但是,晓敏却有难治性的癌痛,尤其是每天清晨的头疼,发作起来生不如死,伴随着难以控制的恶心呕吐,折磨得她失去了往日笑容,也无法进行常规的治疗。

经人推荐,她在爱人的陪同下走进黄章翔的诊室。“像一颗枯萎的树。”晓敏的爱人痛心地表示,“晓敏是个很爱笑的姑娘,天性也乐观,即便查出癌症,她还是在努力调整心态,积极的配合检查和治疗,但是疼痛来袭时,她就没有求生的欲望。”而服用强阿片药物后副作用很大,头晕、便秘、恶心呕吐到无法进食、浑身乏力,卧床不起。

晓敏则坦言,不管平卧、侧卧,都无法缓解疼痛,24小时无法入睡,饭也吃不下,连续一个月下来,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崩溃的边缘,已经突破了身体能承受的极限,“那种疼痛是刻骨铭心的,我不止一次想,与其这样,还不如死了一了百了。”

黄章翔分析认为,晓敏是因为癌细胞导致颅内压增高或脑水肿导致的癌痛,常规的癌痛“三阶梯”治疗方案已经不能满足她的需求,而且她对阿片类镇静药物异常敏感,需要进行微创介入止痛即神经毁损性阻滞术的干预。

在对晓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心理疏导后,黄章翔表示,“不管病情多么复杂,我们都会有办法解决,你要做的就是依从性强,不放弃自我。”

于是,晓敏决定入住浙江省肿瘤医院疼痛康复科,开始进行癌痛的治疗。在神经损毁治疗后,晓敏的癌痛症状明显减轻,仅服用小剂量阿片类药物就达到了满意效果。

“查出癌症后,我唯一一次睡了6小时,就是在这个病房内,真的太舒服了!”不再疼痛的晓敏笑靥如花,走出疼痛科病房转到放射科,满怀信心的开启充满希望的一轮抗癌历程。

癌痛不直接致命

却间接让人丧失活着的信心

作为一家肿瘤专科医院,遇到过的癌痛患者不胜枚举,而晓敏自然也不是个例,在黄章翔看来,晓敏幸运的是还很年轻,会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痛苦,及时的介入治疗为她寻求了一线生机。

在临床中,胰腺癌晚期引发的癌痛,也是比较棘手的一种。就在这几天,58岁的张先生因为癌症复发转移出现腹部、腰臀部疼痛,普通的止疼药无济于事,恶心、呕吐、便秘等副作用越来越严重,食欲差,无法入睡,越来越差,人日渐消瘦,家属心急如焚。

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疼痛康复科评估后,黄章翔为其实施了微创的“鞘内镇痛手术”,将一个高科技的鞘内泵埋置在张先生体内,停用口服止痛药,随后他的恶心、呕吐逐渐改善,大便通畅了,疼痛也控制得比较满意。出院当天,张先生坐在病房沙发上,看着窗外,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章黄翔认为,癌痛本身不致命,但疼痛会让人的整个身体处于应急状态,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甚至诱发心律失常。另外,疼痛对于情绪也是一种不良的刺激,会让病人焦虑烦躁,也会对血压产生影响,还会让患者对常规治疗失去依从性。

他指出,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提倡的“四阶梯”治疗,在三阶梯疗法之上增加疼痛微创介入治疗,即第四阶梯疗法。对慢性和中、重度疼痛及难治性癌痛可弱化第二阶梯,直接进入第三和第四阶梯治疗。有微创介入治疗适应证者推荐早期应用,以提高镇痛效果,改善躯体功能,降低药物剂量。

另外,如果患者癌痛发作,也不要硬抗,也不要滥用药,遵医嘱是关键。在身体恢复期间,可通过运动、音乐、心理辅导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当然,癌性疼痛的镇痛方案宜个体化,因此顽固性癌痛患者,应该及早到疼痛科咨询诊治,由专业的医生做最优化具体有效的治疗方案,避免癌痛带来更多痛苦和折磨,以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责任编辑:hn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