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信“大夫” 老人治糖尿病治得想轻生

吴女士(化名)今年54岁,患有糖尿病8年,既往靠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退休后,她爱上了刷短视频,每天在闲暇之时会连续刷上一两个小时。有

吴女士(化名)今年54岁,患有糖尿病8年,既往靠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退休后,她爱上了刷短视频,每天在闲暇之时会连续刷上一两个小时。有一次,她刷到一名自称专家的“糖尿病大夫”,从线上到直播、从直播到线下微信群,她和一大群“糖友”被那名“大夫”忽悠得团团转。

轻信“大夫”,老人治糖尿病治得想轻生

“他要我们马上停药,说现在国外糖尿病患者都已经不吃药了,靠饮食治疗就能治愈糖尿病,并且还推荐了一些代餐产品。”吴女士说。

根据网上的治疗方案,吴女士足足停药3个月。在这期间,原本就对自己身体操心的她,开始变得更加焦虑,一方面担忧不吃药血糖到底能不能控制住,另一方面又担心饮食之后血糖会不会上升。渐渐的,她开始对正常饮食产生抵触,并且出现反复的饥饿感。有时候刚吃完早餐没多久便觉得自己又饿了,这样的情况让她自己产生疑惑,身体也日渐消瘦,只要一饿,就伴有心慌、焦虑,甚至晚上失眠、产生轻生的念头。

吴女士的家人得知后,立马将她手机里的短视频软件卸载,删除了她加入的微信群,并带她来到浙江医院三墩院区就诊。“她以前有过抑郁病史,看到她现在的状态,我们放心不下,马上就让她去医院治疗了。”

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高倩倩医师将吴女士收治入院,通过精神评估、心理干预、药物治疗后,吴女士“不能自拔”的焦虑感逐渐消失,脸色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其间,浙江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黄虹副主任医师、屠晓芳医师也为吴女士进行糖尿病的会诊,经检验和评估后,予以调整降糖药物治疗,目前吴女士的血糖和情绪都恢复了正常。

盲目在网上找治疗方案容易“被焦虑”

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吴万振副主任医师称,随着短视频的迅速发展,许多披着科普外衣的医学谣言也在网络上大肆传播,有的甚至能以假乱真、引发恐慌,有些则高密度贩卖紧张,引发焦虑。

他曾接诊过一名患者肖女士(化名),曾在某款当红的社交APP中寻找病友时,在一则则状态和评论里求得“共鸣”:

“我通过××方法成功医治好了,很有效果……”肖女士按部就班做了没效果;

“那个效果不是针对所有这类患者的,还有可能是这种原因引起的,不妨尝试这种治疗方案……”肖女士做了还是没有效果;

“我治好了”“成功摆脱”“和×病说拜拜”……

结果,肖女士的病没有治好,自己被整焦虑、抑郁了。

吴万振提醒,得知自己生病后不要盲目在网上找攻略医治,不要受到非专业网友及旁人的建议,也没必要和他人盲目比较治疗效果。患者要根据自己具体的情况,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医治。

医学上仍无法治愈糖尿病

能否停药请专科医生评估

浙江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吴天凤主任医师曾在今年2月份收治过一名患者,同样是在网上寻求治疗方案,看到有关“糖尿病可以‘逆转’”的文章后不仅停药,还放松了生活控制,两个月后因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送医。

吴天凤强调,到目前为止,医学上仍无法治愈糖尿病。“逆转”二字,从字面上容易被误解为“完全好了”,因而可能误导一部分患者停止降血糖治疗而出现不良结果。

“现在医学上多用‘糖尿病缓解’一词,且对血糖缓解有标准的规定,即血糖下降到目标水(每个患者的目标水可能是不同的)或正常状态后,如停用降糖药物,停用后3个月,HbA1c 仍<6.5%的状态。”她解释,缓解也不等于治愈,缓解后依然需要坚持饮食与运动的管理,部分患者即使坚持饮食控制,其血糖水仍可能再次升高。

因此,她强调血糖如恢复到比较好的或正常的水,能否停药首先请专科医生评估后决定,如能停药,依然需要管控自己的饮食、规律运动,如果不能停药应继续服药,并定期测血糖,一旦发现血糖又上升,就应立即恢复治疗或调整药物。

责任编辑:hn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