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位! 永安村首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

10月27日,2022年余杭区耕地保护集中宣传月活动暨耕地保护田长制公示牌揭牌仪式在余杭街道永安村举行。六年前,永安村首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10月27日,2022年余杭区耕地保护集中宣传月活动暨耕地保护田长制公示牌揭牌仪式在余杭街道永安村举行。六年前,永安村首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全国第一位田长在这里产生。六年来,“田长制”成效如何?从诞生到如今又有哪些发展变化?

2016年,原国土余杭分局发布《关于实行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的通知》。“守土有责。”——从被授予“田长”的身份起,张水宝就下定决心要守好村里的永久基本保护农田。

“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对保护耕地进行‘网格化’划分。”张水宝从之前的单打独斗,到如今群策群力,永安村30多个村民小组都有自己的“微田长”。“今年我们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田长制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的实施细则》,对田长制工作体系进行了完善和优化。”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自然资源保护科科长沈宵说。

在村口稻田旁的电线杆上,记者发现一个大大的摄像头,永安村网格长吴明波告诉记者:“仅仅四个这样的数字高清摄像头,就能覆盖全村五千亩土地。”通过数字赋能,余杭构筑“人防+技防”双重保障,利用“耕地智保”“天地巡查”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延伸了监管视角。制度保障,数字助力,站在永安村的稻海中, 张水宝的步履更加坚定。

“2020年,永安村村级经营收入从2017年的28万元增长到315万元。正是因为保护耕地,才让水稻产业成为永安村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 永安村职业经理人刘松说。如今的永安村已经尝到了耕地保护的甜头,“研学经济”“民宿经济”“IP经济”这些时髦的概念在永安村落地生根,带动村民走上致富路、共富路。

眼下,走进永安村,稻浪滚滚,一派丰收的气象。六年来,“田长制”从永安村向北走向东北黑土大地,向南推广至四川天府之国。“田长们”走进田间地头,成为全国耕地保护的“标配”。

永安村的变化只是全区的缩影。如今,余杭区共有区级田长4名、镇级别田长48名、村级田长144名、村级巡查员164名、保护耕地19万亩,一个自上而下的“田长体系”逐渐完善。“近年来,余杭区‘田长制’在耕地保护的同时,对耕地功能恢复、千亩田集中连片起到重要作用。”沈宵说,“今后我们一定会落实好耕地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力争到2025年形成保护更加完善的新格局。”

责任编辑:hn1007